隨想#
---- 北京剛迎來暖春,此刻我在人大立德 17 樓的機房,看著外面高樓棟棟以及遠處水墨畫般的西山,或許古人說北京育有龍氣就是源於此吧。當真是如臥龍一般,與廣袤的大地相連,沒有一絲突兀的感覺,層層疊疊加上雲霧繚繞,由實向虛連綿不絕。盯著久了,就像是看一張張卡片一般。當然,以上純屬扯淡,根本原因是上課時候老師在抱怨週六上課學生們都出去談情賞花了,我坐在最後一排盯著窗戶外面看得出神,思考這麼美好的日子 mkbk 為什麼要坐在這裡旁聽,現在回想起來,可能主要是覺得他邀請了一個 02 級的學長來(雖然是線上)現場人太少了怕他面子掛不住(源自 mkbk 奇怪的同情心)。回過神來,那個老師一口一個林總叫著,確實是不太好解釋,對面問他線下多少個人,他張望了片刻,很不好意思地說,差不多十個,我倒是認認真真地數了,帶上我這個旁聽的,當時滿打滿算也才 8 個,這個笑得有點猥瑣的老師說的沒錯,北京的春天確實來了,從他那空蕩蕩的 120 人大教室中就能看出來。
---- 課是沒有聽的,人是混混沉沉的,很煩 nei,我總是有種說不清的探索欲以及極高程度的淺嘗輒止,mkbk,你的第一篇 xlog 要寫成檢討嗎!快改!反正不管怎麼說,我是很不喜歡被太多新東西包圍的,mkbk~ 英文太差還想在接觸新知的過程中學學英語,上次是什麼時候來著,就是上個星期日,我對著左側欄裡的文章們發呆,最後選了一篇隨緣看看,查生詞加記錄一個小廣告耗掉了爺十分鐘,當然這個廣告可能確實有點長。是不是 mkbk 的盡善盡美之心在作祟呢,莫名又想起來高一時候背牛津,嘿,想著牛逼到寫英語作文讓改卷老師看不懂。最後當然是沒背完咯,但還是背了一部分的,有個 1/5?我宿舍裡牛津詞典上的黑漬可以印證這一點。但又有誰會較真呢?嘿。最後不是說背不下去了,而是在考試中發現自己背的單詞根本用不出來,好似那段誉吸了那麼多內功卻用不出來,多股內力混雜在老夫體內縱橫捭闔,為了避免最後爆體而亡,老夫機智地早早撤退了。
---- 但我第二段如果沒有陷入回憶的話本來是要說什麼呢,mkbk,是取捨啦,現在列列爺這段日子到底幹了什麼,vscode、pycharm、sublime、github(生草,光是這個學生優惠就耗去了 mkbk 一個晚上,最後還沒用上 azure)(要不然 azure 就不會在括號裡啦)、anaconda(這個印象很深,高中時候做課題有遇到過,可惜當時梯子都不會用)(當時也懶得去認真搞)(呜,mkbk 是該反思下,在此要給我母親道個歉,她為我提供了很多在現在看來都很有用的選擇,只可惜我是一條也沒去幹)mkbk 是很想學啦,但經常遇到自然段二的困境,什麼也看不懂有點煩 nei
---------------------- 呜呜啦,玛卡巴卡轉圈圈~~~~~~~~~~~~~~~~
---- 好啦,其實我只要幹成任何一小件就可以啦,mkbk 功能還是很強大哒
---- 玛卡巴卡要幹正經事啦
對朋友的回應#
關於資源
ymgg,求資源!!!!!!
---- 哈哈哈哈哈,主要還是看每個人的具體生活環境叭,經濟學家哈耶克說知識分工,我這裡借用一下這個名詞,沒有人能掌握所有的知識,知識與每個人的環境深度嵌合,如果將來把 AI 獨立代入到每個人的具體位置又會怎樣呢?mkbk 在思考 ing
---- 關於數字分身,其實之前我看過這方面的,有人想用自己聊天的語料庫訓練出一個‘自己’,但究竟你所寫的東西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你自己呢?
記得你還發過一個工具和人的問題,英國人自殺率與煤氣改造的關係,就上一個問題而言,人在面對不同的工具時,其採取的態度,對自我的調用程度等等,都有很大不同
---- 還有,你覺得你自己如果類比到具體事物的話,應該時存在於幾維空間中的呢?三維?四維?還是更高維度?按道理來說,只要有充足的資料,塑造一個自己的分身是可行的,具體看你最自己的數字分身有哪些要求,人還是多維度的,觸發其行動的參數可能要比我想象的多的多,雖然 AI 參數也挺多的
---- 最重要的是,人類認識 ta 自己嗎?我懷抱著這個觀念 ——
“自己” 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,撞上一些別的什麼,反彈回來,才會了解 “自己”。 所以,跟很強的東西、可怕的東西、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,然後才知道 “自己” 是什麼,這才是自我。
—— 山本耀司
---- 欸呀呀,說了好多,但總體上我並沒有說對數字分身抱有什麼判斷,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,能搞分身就試試唄,又不會掉一塊兒肉,很多問題現在想並無益處 。具體環境、科技、工具的結合所引發的一系列東西是我難以想象的,正如古代物理學家想不出電梯一樣,或許說不是想不出,想到了是一回事,其泛用性又是另外一回事,成本、材料......
hhhh, 有人說世界太過多變,但有一種解釋是世界太過理性,同時太過複雜,其理性超過了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。
關於 mkbk 的博客#
太餓了就先不寫了,開溜~(會補上哒)